如何在雅思写作中独立思考,发散观点,写好一篇作文?

2019-08-26 17:27:13来源:南京环球教育作者: 景景阅读量:

  如何在写作中独立思考,发散观点,写好一篇作文?中国有句老话叫做“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意思说的是与其直接囫囵吞枣般地把成果直接灌输给别人,不如教会他们获取的方法。这句话用在教学上,实在是再正确不过,尤其是在雅思写作的教学上,似乎体会得尤为深刻。


图片来源网络

  但是偏偏,中国学生的思维,从小拘囿在一个固定的模式里,总是嗷嗷待复般地等待着老师把结论灌输给他们,以为这样就可以一劳永逸。剩下的事情,就是去死记硬背,把知识点都背下来就好了。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学生们都很擅长做一件事,就是背诵,但是最不擅长的一件事,恰恰是思考。但是以雅思大作文为例,考到的话题虽说被人为地分为政府、教育、社会生活、环境、犯罪等等不同的板块,看似是将考试的提醒和范围简化。然而事实上,我们很容易发现,这样的分类事实上“然并卵”。因为考试的题型千变万化,纵使最有经验的老师,也无法完全摸得清楚考试的走向和大作文题目的风向。就单单以一个政府职能类话题为例,政府到底是应该投资哪些方面就已经足够让学生们头疼不已了,政府是投资医疗?还是教育?还是道路交通?还是经济?这些观点好不容易都弄明白了,好吧,不久前又考了个政府是不是应该投资艺术。这下学生们看到又要懵了,完全没有见过的题目,不知道从何下手。

  这就是单单授人以鱼所带来的危害。学生们永远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他们习惯了这种懒散的学习方式,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老师给什么,我就消化什么。这样的方式,其实并不科学。所以说“授人以渔”显得十分具有意义。

  最正确的方式应该是教给学生思考的方式,让学生不管见到什么样的话题,都能够以不变应万变。

  那么,该如何去启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自己去发散自己的观点呢?在这里我总结出了一些方法:

  一、推己及人,感同身受

  学生的身份受限,所以这种发放再遇到教育类或者社会生活类的话题时比较实用。比如11月初的考题里,问到了间隔年的问题。那么这样的话题多半是和学生自己息息相关的,到底应不应该在进入大学之前去工作或者旅行一段时间,这个话题,让学生们自己来回答是不是更加有效果?站在学生的立场来说,你去工作或者学习,会有什么样的区别呢?在这样的询问之下,学生似乎会更有参与的兴趣。于是,学生们纷纷给出了锻炼自己的独立性、开拓眼界、学习新的知识和文化等等常规话题来。这些观点是最容易想到的,也是考场上最容易写出来的,考场上能够想到这些,就已经不用去担心会词穷的问题了。

  但是,满足这样的观点,很显然是不够的。学生继续站在自己自身的特性上去思考,作为一名学生,又怎么样的局限性和狭隘性呢?冲动,不能分辨是非,容易误入歧途,容易被骗,生命或者财产面临安全问题等等,这些就是学生需要去想到的反面观点。

  从自身的角度出发去思考问题,可以有助于我们学生的观点更加切合实际,这也是相对简单你的一种方式。

  二、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还是刚才那个问题,学生冲动,不能分辨善恶,容易被骗,容易遇到危险,这样的观点就仅仅局限于间隔年这样的话题吗?学生是否应该出国,是否应该去打工,或者说学生是否应该去上寄宿学校等等,都可以将上面的观点稍加改动,挪为己用。甚至在青少年犯罪类的话题里,这些观点也都是派的上用场的。那么政府是不是应该投资某个方面这样的问题,难道换一个投资领域就不会写了吗?其实思路都是类似的,框架都会不变的,真正改变的只是里面填充的一些内容罢了。学生们如果能够灵活地将一个观点多方应用到其他的话题上,那么在备考的时候就可以免去很多功夫。

  再比如说,环境资源的问题,通常会问资源消耗过快的原因或者应该怎么样节约保护自然资源。而这样的话题考来考去的出题的形式都是类似的,所以只要准备好一次,就足够对付类似的话题。

  三、合理想象,充分联想

  有些出题的话题十分生僻,同学们乍一看会觉得有些莫名其妙,弄不清楚题目的意思,因而觉得有些难以下手,事实上,话题本身都是局限在一个范围里的,不同的是出题的方式和提问题的方式。比如今年七月份的一道考题问到,为什么人们在家里或者在外面都不感到安全,应该怎么做?这是一道典型的Report的题型。刚一看到题目,同学们可能会困惑,这样的话题,似乎我们并不是很熟悉。

  但是事实上,我们不妨这样去想,人们觉得危险的根源来自于对自身生命或者财产安全的担忧。而会威胁到这些的自然就是犯罪了。这样一想,就把这个问题和咱们熟悉的犯罪类的话题联系在了一起。人们不觉得安全显然是由于犯罪率的上升。那么接下来只要去分析不断增加的犯罪事件如何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就好了。

  其实说了这么多,老师们大都面临这样的一个窘境,就是神女有心襄王无意。老师绞尽脑汁让学生去思考,去发散观点,可是学生偏偏不领情。这种情况之下,就需要老师多一些耐心和方法,慢慢去引导学生了。当然,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基础和就吸收能力适当调整,还有更多更好的办法有赖于咱们勤劳的老师一起去发现和探索。如果你们还有别的更好的方法,也欢迎各位老师指正,一同进步。

相关文章

更多栏目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