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去联合国?联合国UN Spotlight科研项目正在报名中

2021-07-21 10:48:43来源:网络作者: 素素阅读量:

  为什么要去联合国?现在很多计划出国留学的学生对于联合国UN Spotlight科研项目非常关注,我们也是非常建议大家选择这样的项目,这里我们就为各位同学分享一下,看看为什么要选择联合国项目,如果你对联合国项目也比较感兴趣,戳客服即可在线咨询!

  2021年全国“两会”后,一场针对教育行业的改革拉开序幕;代表呼吁、国家要求的“学生全面发展”,让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之争又起波澜。

  近年来,素质教育是一个老生常谈的热门话题:拥护者认为“唯分数论”固化思想、扼杀个性,正是导致国家创新人才匮乏的罪魁祸首;反对者则批评素质教育是用金钱培养爱好,俨然成为社会精英抬高教育成本、制造阶级壁垒的工具。

  双方都未免有些片面,以至于忽略了最重要的部分:国家层面宏观政策的出发点。梁启超在《论科举》中写道:“试问国家取材,非所以共政事乎?政事之才不足而设学校以养之固其宜也。” 即,教育是政治的延续,国家想要施行什么样的方针,就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就需要教育体制作出相应的改革。

  以史论今,北宋熙宁年间王安石变法,高呼“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因此倡导新学、改革科举,重视策论而削减进士科传统的诗词歌赋考核。清末民初,维新派深恨“八股取士”对国家人才的荼毒,号召解放思想、兴办学校,“中体西用”“万国所学,皆宜讲求”。可以说,通过观察国家对教育的意见和要求,能够一定程度地预判出国家未来宏观层面的战略布局与人才需求。

  人才

  那中国未来二十年对顶尖人才都有什么样的需求?为什么要出台要求学生全面发展的政策?答案是不言而喻的。

  随着中国以愈发自信昂扬的姿态参与国际政治事务,外交话语权和国际影响力逐步增长,国家需要的是拥有国际视野、专业素养,能够理解国际关系理论、掌握全球政治格局的青年人才;这些青年人才能够肩负“人类命运共同体”之使命,走向世界,不卑不亢、自信从容地开展跨文化交流,在直面偏狭激进的逆全球化思潮时,进退有据、坚持立场,展现大国风采。

为什么要去联合国?联合国UN Spotlight科研项目正在报名中

图片来源“联合国开发计划署”

  今时今日,不论是从政、投资、实业都离不开对全球局势的研判,而全部这些能力品质是一个大综合体:捕捉时政热点,翻阅文献材料,需要较高的外语语言能力;预判形势、换位思考,需要对各国各地区的文化、历史、宗教有一定的了解;追溯国际社会中的结构性矛盾,需要深入研究政治哲学与政治经济;而想拥有成功的事业需要具备独立思考的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与包括团队协作、人际交往、独立人格、社会责任感在内的社会能力,成为有同理心、责任感、人文精神,适应多元化背景的全球公民。这些能力、品质既需要日积月累的不断学习,更需要经过专业训练的思维方式和眼见为实的国际视野。

  在中美大国博弈的两极化格局日渐明显的今天,思想碰撞、矛盾日激,去哪里了解国际政治、学习国际事务技能、培养全球视野,也成为了学生家长的一大问题。联合国,不失为最佳选择。

  联合国

  为什么是联合国呢?

  教科书上写着:“联合国是1945年建立的旨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政府间国际组织”。然而,大多数“为什么”问题,教科书是无法回答的,它只能给出些许提示。比如初中历史就会提示我们,联合国不单是国际组织,它还是暨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维也纳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后,雅尔塔体系的标志性产物,这四个体系在西方政治史中还有一个更通俗易懂的名字:“世界秩序”。

  A·J·P 泰勒在其《争夺欧洲霸权的斗争》中写过一则精妙的比喻:他将世界形容为一场盛大的音乐会,各国则是台下正襟危坐的观众;当曲终人散时,观众们便会撕下衣冠楚楚的伪装,又回到弱肉强食的竞技场;而外交大师们是台上的乐队指挥,他们肩负着让音乐永不停息的重任。

  托马斯·霍布斯则说,没有秩序的人类生活在丛林法则中,他们注定是“贫穷、孤独、肮脏、残忍和短命的”。一个国家失去秩序,便会爆发动乱、政变、内战,必然是饿殍枕藉、赤地千里;在核威慑的时代,如果我们的世界失去秩序,那便意味着人类文明和社会的终结。

  联合国承载着的就是世界的秩序,它是丛林中的音乐厅,是乐队奏乐的舞台,是二战后世界政治秩序的象征与延续,是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平台,是康德在《论永久和平》中的梦想:人类用理性约束自己的行为,在对话和相互宽容中实现永久和平。

  青年发展

  2015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纽约总部发表演讲:“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 字字无不暗合联合国的全球公民理念,以及希望中国青年继承此志的殷切期盼。

  毕竟,还有什么能比站在世界秩序的中心,直击国际政治中的刀光剑影、聆听各个联合国国际组织官员的对该生产生活领域第一手信息资讯的解读,与各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外交官就热点问题交换意见,更能开拓视野、广闻博见的呢?还有什么能比亲笔写一篇行文通顺、逻辑严谨、用词准确的学术论文,更能培养语言能力与学术技能的呢?还有什么能比面试时侃侃而谈米尔斯海默、亨廷顿、福山之国关理论、各大多边机构的运作模式、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更能打动招生官与HR的呢?

  真正有思想、有抱负的年轻人不应当困顿于眼下所谓的学科“内卷”,而要“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在未来的赛道上十年磨剑,做认知层面的升级。俾斯麦曾把历史进程比作“上帝的脚步”,只有少数人懂得侧耳倾听。今天,当脚步声又一次回荡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我们为什么不去跟随他的脚步?

  青年朋友们啊,希望你们能够勇于尝试,利用宝贵资源,向内探索自身能力与认知上更多的可能性,向外探索更多元、更广阔的世界。学会与文化背景、思维方式迥然不同的人对话、合作,无论未来发展方向如何,这段经历带给你的全球视野、全球公民的责任感将伴随你的一生。

  为什么要去联合国? —— “壮哉我中国青年,与国无疆!”

  联合国UN Spotlight科研项目正在报名中,和客服老师在线沟通,了解项目详情!

相关文章

更多栏目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