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如何教孩子适应IB国际课程体系?IB学习交流群

2021-02-23 10:41:25来源:网络作者: 景景阅读量:

  家长如何教孩子适应IB国际课程体系?IB学习交流群  先简明扼要说几句:

  1、IB 是国际文凭课程,是一套从幼儿园到高中的教育体系。中国有中国的国家课程,就是教育部的大纲。英国有英国的,美国有美国的。IB 是国际化课程,包括英美在内的许多国家的学校,选择这套体系。中国的许多学费动不动二十几万的国际学校,比如非常有名的上海世外小学、北京的汇佳学校…都有非常成熟的IB PYP体系。

  2、IB 是探究式的学习,训练孩子会思考,成为完整的人。什么是探究式的学习呢?反着说更容易理解:和灌输式对应的,就是探究。

  3、这套体系很复杂,不可能一边学习中国的课程,一边学整个 IB。但是可以把IB 的阅读单独拿出来,和国内课程“平行“着学习,作为公立学校的补充,从小开始培养孩子国际化的思维方式。当然,孩子英语水平的大幅提升自然更不用说,水到渠成的事。

  下面说详细的:

  一、为什么要做这个事儿

  大家都知道我是教英语出身,开始时间比较早了,入行是在 XDF。

  但是我发现许多情况下,英语并不是中国学生的最大阻碍,阻碍来自应试教育形成的思维方式,一旦面对以探究和思辨为特点的国际教育环境,就暴露了许多不足。

  比如,有的英语作文题目是这样的:

  论述你同意下面哪个观点:

  “有人认为政府资助艺术有助于艺术的繁荣;然而有人却认为这种资助会削弱艺术的独立性。”

  注意,这是作文题,不是选择题。选择立场后还要用500字甚至更多的篇幅来支持、论证自己的立场。

  它考察的不是思想境界,而是思辨的能力。选择什么立场都可以,只要能充分支持,论证严谨有说服力。

  就是这样的作文题目,难倒了一批又一批的中国学生。

  教了几年英语,我去了宾夕法尼亚大学读教育专业的研究生了,专业是高等教育管理。我的目的很简单,要搞明白国外的教育是怎么回事儿。我重点研究的就是通识教育。我读了很多文献,其中一篇堪称经典,讲的就是哈佛大学的通识课程体系。这个是美国教育的核心文献。我在开号初期写了6篇文章,专门介绍了哈佛大学的6组核心课程。

  我回国后开始向下研究高中的国际课程,这是我接触 IB 的开始,先是 IB DP (高中课程),我发现 IB 的内核,其实和通识教育是一致的。

  于是我再往下看,到初中,再到小学,再到学龄前……原来,他们是连贯的,是通着的。

  这是个系统,是一个从小就开始的工程。国外大学里面思考问题的方式,在学龄前就开始铺垫了。

  比如,现在的科研总说跨学科,多学科。但 IB 幼小阶段的理念,叫做超学科(Transdisciplinary),就是打通学科之间的壁垒,找到学科之间的基本逻辑的共性,教会孩子强大的思维方式,它横跨下面6个领域:

  Language(语言)

  Maths(数学)

  Science(科学)

  Soical studies(社会学科)

  Arts(艺术)

  PSPE(个人、社会、健康、体育)

  什么是超学科呢?为什么说要打通呢?为什么说这样学习效率最高,最能把握思维的本质呢?

  举个例子:

  语文课里人物感情的起伏

  数学课里椭圆和圆这两个形状的相似度

  科学里面讲的植物的生命周期

  社会科学课里面讲的交通工具的进化

  艺术课里面的调色

  体育课里面的体能的进步

  IB 的老师会告诉学生,这些的本质都是一个概念,叫“变化”

  IB PYP的所有课程和知识点,都会引导到7个核心概念上。孩子会用这个7个概念,来分析各个不同的学科。

  这就是超学科

  除了学科的学习之外,IB 的 PYP 还会探究6大问题:

  探究从个人成长到世界发展的6大问题:

  Who are we?我们是谁?

  Where we are in place and time?我们身处什么时空?

  How we express ourselves?我们如何表达自己?

  How the world works?世界如何运作?

  How we organize ourselves?我们如何组织自己?

  Sharing the planet.共享地球。

  就这样一路向上,一路深造,最终不断在研究领域、商业领域、工程领域、人文领域等方面培养优秀的人才。

  听起来很复杂是么?但其实并不难。我有信心给大家讲明白。

  这些都是很朴素的逻辑,我们完全可以用来训练自己的孩子。

  我一直以来,就是这样做的。我带大眼睛做阅读,讨论问题,都是参考这个框架

  这次,我要把这些方法,系统地通过一套书讲出来,让大家都能掌握。

相关文章

更多栏目

热门文章